添加时间:2024-04-01 22:10:48
当减碳减排成为全球风向标,中国正面对一个复杂多变、富有挑战的能源大市场。看得见的是产品的迭代升级,看不见的是背后的技术创新与博弈。
财经频道大型纪录片《能源浪潮》,今天21:58第二集《博弈争锋》,讲述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,中国正全力突破与创新。
“国和一号”,我国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,设计与施工难度,挑战全球核电极限。
作为全球最大的非能动压水堆核电站,“国和一号”单机组输出功率能达到1500兆瓦,年发电量可以满足超过2200万居民的年用电需求。
郑明光,“国和一号”总设计师蒸汽发生器,项目从图纸变成现实的关键点,他都要现场验证,完善参数。从秦山核电站、“华龙一号”,到如今的“国和一号”,郑明光工作的40年,就是中国核电从无到有、自立自强的40年。
核岛里,近30件设备模块超过100吨,最大的1400多吨,主泵、爆破阀的规格、功率也是全球之最。
蒸汽发生器,被叫作“核电之肺”。它空重813吨、高超过23米,每小时产生4000多吨蒸汽,推动汽轮机发电,目前,这个蒸汽发生器的功率全球最大。郑明光感慨:“蒸汽发生器这个锻件制造难度,都是世界顶级难度。这就是国之重器,这就是中国制造的能力。”
“国和一号”的建设,引入竞争机制,中国企业与国外核电企业共同参与,优中选优。五年同场竞技之下,形成了一条完善的中国核电产业链。
热试的成功让郑明光有些哽咽了,15年的时间,全国700多家单位、3万多名科研人员合力攻关,填补了一项又一项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空白。
中国南海,世界上最深最远的漂浮式风电平台——观澜号经受住了强台风的考验。风机能抗台风,风险就变成机遇。
“泰利”台风过后,观澜号运行满500小时,这个大风车每转动一圈,可以发出大约10度电。年均发电量可达2200万度,与它连接的这座采油平台,年均用电量3600万度。
海上风电,这是当前全球都试图占领的市场蓝海,中国400多家风电企业与各国同行,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分秒必争。
这些五边形的定日镜,直径9米,能像向日葵一样追踪收集太阳,反射到吸热塔上,通过塔内熔盐储存热量,产生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。
每面镜子既能独立追光,又能编组发电。太阳每天东升西落,一年四季在空中的位置在不断变化,不同位置的定日镜也要实时移动,调整角度,吸收最多的阳光,每面镜子都要追得住,还要把光斑准确打到面积并不大的吸热器上。
定日镜的外围,正在安装光伏板,这是国内第一批在建的“光热+光伏”电站。光热自带储热能力,可以调峰,光伏能降整体成本。
太阳能转化、风机发电功率提高、核能装备升级,背后是国家创新能力的比拼。从制造到创造,从跟随到创新,能源浪潮带来的未来,值得期待。更多精彩内容,尽在纪录片《能源浪潮》,3月6日至10日每天22点档央视财经频道播出,央视频、央视网、央视财经客户端同步上线,敬请关注!